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网络整理 2019-04-25 最新信息

作家李书纬/图文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一直以弱国的形象出现在西方世界,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既然是弱国,那中国人肯定是是弱智的,低能儿居多,有这种观念的人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中国人都是不聪明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考试分数能达到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曾经的留美幼童梁敦彦

在这种质疑和偏见中,中国著名化学家付鹰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初到美国,被美国人瞧不起,说中国人是“低能儿”没有什么化学家可言。对于这样的质疑,留学美国的付鹰选择了沉默,通过实力来证明。留学期间,付鹰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他的成绩名列前茅,还对一条著名的规则进行了研究和修正。当这一结论公诸于世的时候,整个美国化学界都震惊了,中国人是“低能儿”的论断被打脸。

最能证明中国人不是低能儿,是晚清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的派出,他们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一言一行都验证了中国人不是低能儿。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的中国展馆

1872年秋,当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到美国后,考虑到适应美国生活、学习的需要,这批幼童在容闳的安排下,大多寄住在美国家庭。他们被安排在康州和麻省大小城镇的15个家庭之中,麻省李镇教堂助祭海德家里安排了两名幼童。当这两名幼童身穿锦缎长袍,脑后拖着大清特有标志的长辫出现在李镇时,李镇的人们对他们奇异的装束感到新奇,竞相传闻。被安排到海德家里的两名幼童对美国的新生活,也有一种新鲜感。虽然也是出生在农村,但他们对村子里的牲畜和家禽都十分感兴趣。这两个幼童一个喜欢养鸡,一个喜欢和邻居的小猪逗乐。有一天,这名幼童在街上追赶一头小猪,他奇特的装束构成了小镇的另一道风景。李镇的人们看到他追逐小猪的样子,像观赏外星人一样,哄笑不已。这位幼童后来回忆:“最初,幼童均穿长袍马褂,并且结着辫子,使美国人当他们是女孩。每当幼童外出,后面总会跟着一群人高叫:‘中国女孩子!’使他们颇感尴尬。”[1]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1872年,幼童赴美前,唐绍仪(右)与梁如浩(左)合照

这种习俗和装束上的差异,容闳有过切身的感受,因而,容闳处处为幼童着想,他将这些幼童安排在美国的一些家庭里,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家庭式”的留学生活方式来实现中西两个文明体制习俗、生活方式的融合。但是,这些幼童在国内毕竟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学教育。初到美国之时,他们对美国的生活既有好奇的一面,又表现得拘谨、无所适从。

留美幼童李恩富回忆当时的情景,感到自己是一个幸运者,他被分配到了春田一位和蔼可亲的女主人家中,当李恩富被指派给她时,她把李恩富拉进怀里吻了一下。这一举动惹得其他男孩哈哈大笑,弄得李恩富面红耳赤。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那是我自出生以来得到的第一个吻……”[2]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留美幼童和清廷官员合影

对于留美幼童来说,宗教信仰也常常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李恩富回忆:

星期天到来了,午饭后,女主人叫我们做好准备去主日学校,那时我们只懂一点点英语,只听见“学校”两个字,心想,糟了,星期天还要去学校。我们收拾课本准备出发,结果我们的监护人使劲向我们表明不需要带书本。我们就空手出门了。等到达“学校”后,和我住一块的伙伴嘀咕道:“这是一所教堂。”我们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人正在起立唱歌。是教堂!教堂。我们一边嘀咕着,一边以你能想象的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堂,直到回到我们住处的房间。[3]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归国后曾为国家栋梁的留美幼童

生活上的差异,使这些幼童对美国的一切感到新奇,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虽然觉得这些幼童滑稽可笑,但对他们还是十分友好的。在生活上,关照他们,希望这些幼童尽快地融入到美国的生活。经常的帮助他们整理衣物、书籍,帮助他们缝补衣服,饮食上尽量照顾他们。曾经留美的罗国瑞回忆:

我忆起在西海岸我们共同度过的童年。那里有海滩与树林,我相信我一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在那里度过。人人是那样和蔼可亲,而最使孩子们常念不忘的是那丰盛可口的食物,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我们共同步入成年。[4]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留美幼童在美国家庭

除了生活上照顾他们之外,美国人在学业上也经常的帮助他们。后来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温秉忠1923年曾在一篇演讲辞中回忆:“第二天,容闳先生分配他们给来自各地的美国老师。老师带他们回去。在以后留美的岁月中,这些美国老师负起教养监护的责任。每一个美国老师家庭负责两个或四个幼童。英文合格的幼童直接送入美国学校,不合格的在老师家接受个别补习,做入学的准备。”[5]美国的家庭生活,这些家庭家长式的帮助,使幼童们的学习进步很快。他们大都能赶上学习进度,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后来考上了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的大学,成为学校的佼佼者。留美幼童中,詹天佑就是学习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是从纽黑文中学考入耶鲁大学的。在耶鲁大学,他的学习成绩令美国的同学、老师也对他刮目相看。他多次考试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励,并两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的智商是很低的。詹天佑的成绩,美国《纽约时报》既赞赏、羡慕,又有些酸溜溜的评述道:中国幼童均来自良好高尚的家庭,经历考试始获甄选。他们机警、好学、聪明、智慧。像由古老亚洲来的幼童那样能克服外国语言困难,且能学业有成,吾人美国子弟是无法达成的。[6]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詹天佑(后排右二)等酷爱运动的“留美幼童”组成的“东方人棒球队”

留美幼童快速地适应美国学习生活,并且学习进步很快,作为留美幼童的温秉忠认为这种进步,与容闳安排的美国“家庭式”留学生活有很大关系。他后来回想当时的情景说:“最初,幼童均穿长袍马褂,并且结着辫子,使美国人当他们是女孩。……为了减少困扰,数月以后,幼童向‘出洋肄业局’委员呈准改穿美式服装。当时幼童平均不及十五岁,对新生活适应很快,迅速接受了美国的观念及理想。……中国幼童们与一同食宿的美国家庭及中学、大学同学们,均建立了深厚之友谊。……美国老师及监护人那种家长式的爱护,使幼童们久久铭感不忘。”[7]

与温秉忠有着相同感受的周寿臣在1930年写给哈特福特全体市民的信中,回顾了这种家庭式的美国学习生活。他在信中说:“五十年前,我在哈城及其近郊度过我的少年时代在那里的岁月,对我是充满欢乐及鼓舞的回忆。在那里,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及文明,亲身目睹美国人民共同生活中的民主方式及无数其他有意义的活动。”[8]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容闳像

这种家庭式的留学生活,给幼童们营造了愉快而温馨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年纪尚幼,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快便适应了美国的学习与生活,学习不断进步,也给美国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曾经教授留美幼童的巴托拉小姐对他们印象深刻,也予以很高的评价,说:“他们富有青春活力,非常聪明能干,一般来说,只要我教会他们一种游戏,他们就会赢我,他们学英语非常快,除了初次见面时我们交谈有困难外,以后一点困难都没有了,等到他们进入学校,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们,他们读书进步很快,老师也为他们的成绩而骄傲。”[9]

美国人被打脸,中国留学生不是“中国女人”,不是低能儿

本文根据《少年行》改写

幼童们的优秀,使得美国的一些媒体也在改变着对中国人的错误看法。美国的一些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些男孩都有君子之风,他们不但谦虚而且有礼貌,我们都很喜欢他们,崇敬他们,我们都以他们做我们的榜样。这是他们国家的荣誉。他们对于美国人的友谊衷心感谢,对于美国的家庭生活,他们很快地适应,他们还送给他们的监护人可爱的礼物,而且时时存有感恩图报之心。”

曾经作为留美幼童的同学、玩伴的菲尔伯斯后来也感慨幼童们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他认为这些中国小伙伴能够与人很好地相处,有着可爱的性格,是适应环境的天才。

幼童们留学的时代,正值晚清中国被列强环伺的时刻,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歧视、偏见是显而易见的,幼童们在美国家庭、学校都有这样的感受,但是他们用朴素的行动,刻苦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快速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打脸了美国人,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低能儿。李书纬根据《少年行: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改写,原创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详细内容请关注《少年行》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参考文献:

[1]高宗鲁:《一个留美幼童的回忆》,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第79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 年版。

[2]钱钢,胡劲革:《大清留美幼童记》第 68 页,香港中华书局 2004 年版。

[3]李喜所主编,刘集林等著:《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第95页,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9 月版。

[4]高宗鲁《罗国瑞给诺索布先生的信》,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第 47 页,( 台北)传记文 学出版社 1986 年版。

[5]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第 45 页,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7月版。

[6] [7] 《一个留美幼童的回忆》,见《中国留美幼童书信集》第80页,(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8][9]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第 53 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年3月版。

本文作者:作家李书纬(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79203098588007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留学   容闳   耶鲁大学   马萨诸塞州   大学   不完美妈妈   费城   演讲   唐绍仪   詹天佑   服装   儒家   英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