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二线城市学生在家用眼习惯更差|学生|二线城市泡泡战士散弹技巧|视光学

网络整理 2018-11-19 最新信息

    本报11月18日讯 今天,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发布《中国青少年用眼数据行为大数据报告》,依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27个月内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7大区域,22911名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用眼行为数据搜集,获取了1.8亿条有效数据。

    五大因素导致

    后天近视发生与发展

    《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达45.7%,初中生达74.4%,高中生达83.3%,大学生达87.7%。经过科学的论证,五大因素导致后天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包括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阅读环境光照、户外有效暴露时长。

    目前仅有45.4%的学生用眼距离大于一尺,28.3%的学生用眼距离甚至低于20cm;83.2%的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40分钟,其中超过120分钟的占到53.5%。10-17岁的学生活动时长均不足1小时;标准用眼角度为±5°以内(保持上半身直立、目光直视的正确坐姿),但1.7%的学生用眼角度时间超过±15°,属危险用眼行为;33.7%的学生在环境光照不足200lux下用眼,易造成眼睛的负担,引起近视的发生发展。

    学生周末用眼情况

    比上学时更“严重”

    此外,《大数据报告》还呈现出一些地域特征和城市差异。一二线城市学生比其他城市学生用眼距离更近、用眼时间更长、阅读环境光照更好。在周六日,学生用眼距离比在校期间更近、阅读环境光照更暗、户外活动时间更少。

    “一二线城市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比其他城市学生更长、在家用眼习惯更差,这些大数据用眼行为特征和传统认知还是有一些差异。”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大大吕帆教授表示,根据这些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城市差异,可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地域化地落实国家近视防控工作,从而更科学地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通过对庞大的青少年用眼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看到了青少年近视和这些行为因素之间的关联,以及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差异。而根据这些结论,以及影响孩子后天近视发生与发展的五个因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案,从而更科学地防控近视。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青霞 桂经天

Tags:学生   二线城市   视光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