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网络整理 2019-05-27 最新信息

我们知道,大清国咸丰皇帝作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九位皇帝,他像他老爸道光皇帝一样在执政上有些窝囊,他的窝囊在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因而当敌人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仓皇失措,选择了逃跑,因而也落了个“逃跑皇帝”的恶名。虽然如此,咸丰皇帝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工作勤奋,很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特别是他大力反腐,成功铲除把持朝纲的佞臣穆彰阿、耆英等人,这些都成为后世之君的榜样。

说到这里,有读者会问,尽然,咸丰皇帝窝囊,他为什么会大力反腐呢?为什么要铲除他老爸道光皇帝重用的宠臣穆彰阿、耆英等人呢,这是有多重原因的,一来咸丰帝希望通过积极努力,渴望有所作为,二来,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大清,严重的内忧外患,使他感到应该整治日渐颓靡的大清朝纲,认为这样大清也许会有起色。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本文根据《晚清外交七十年》改写

当然,咸丰皇帝新君即位,他知道不整治朝纲也是不行的。这里就说说咸丰帝继位以来日益严峻的朝政吧。咸丰帝接过来的是一个政治腐败的朝政,像林则徐这样的忠贞之士大都被道光帝贬黜了,而耆英、穆彰阿这样的奸佞小人,却还在朝中作威作福,肆意横行。

咸丰帝即位后,他感到要改革弊政,就必须扫除朝中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贪官庸吏。他把目光瞄向穆彰阿、耆英这些人的时候,还有些犹豫。为什么会犹豫呢?

就说穆彰阿这个人吧,因为严格说起来,穆彰阿也曾经做过奕詝的老师。1836年,奕詝刚入学读书时,遵道光帝之命,穆彰阿成为上书房的老师,但是奕詝对他并不喜欢,于是道光帝又让杜受田为上书房的老师,可不知为何,道光帝临死前两个月,穆又复充上书房的总师傅。对于这位老师,奕詝很小就听说了很多传闻,说他如何的坏,奕詝早就想治他的罪。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虎门炮台

咸丰帝登基后,并没有立即对穆彰阿下手。为什么呢?他也知道,新君继位,稳定朝纲才是根本。况且,自穆彰阿到了军机处之后,曾多次被道光帝任命为会试考官,这为他结党营私提供了便利,他为此常常拉拢那些年轻的官员,成为自己的朋党,时人谓之“穆党”。咸丰帝要罢免穆彰阿,他下达的谕旨如果由内阁发出,而穆是内阁揆首,又是首席军机,因此不管怎么下手都要三思而后行。

吏治的腐败这种内忧还不是最主要的。道光帝时代深为头疼的白莲教、天地会到了咸丰帝时代,叛乱活动更加猖獗。咸丰帝继位的第二年,成立了拜上帝会的洪秀全竟然也给皇帝对着干,洪秀全发起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所有这些不能不让咸丰帝如坐针毡。

严峻的内忧面前,道光帝时代的外患,并没有因为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就天下太平。相反的,咸丰帝继位后,外患的危机更加深重。咸丰帝继位的当年,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攫得的侵略权益,就蠢蠢欲动地想对中国发起新的武装进攻。1850 年 9 月 29 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经给英国女王的报告中这样写道: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更多利益“我们不得不进行另一次打击的时候正在迅速到来。”[1]第二年 10 月,巴麦尊又给在中国的文咸发出密信,询问何时向中国动手最为有利。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认为这正是武装侵略中国的好时候,但是文咸接到信件认为,对华侵略的条件还不成熟。还不能贸然的对华发动战争。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英国驻华公使包令

外患方面,咸丰帝最为头痛的一样也是英夷在入城问题上喋喋不休。他继位才几个月就收到一个照会,我们知道,这个照会本来是给道光帝的。可是,道光帝没看到,却离开了人世。

咸丰帝是在1850年6月初收到陆建瀛的奏折和代为呈递的照会的。咸丰帝仍然采用他老爸道光帝的老办法,拒绝与英国人谈判。他给陆建瀛下了一个命令,要他劝说文咸南下,有什么事情与徐广缙交涉就可以了。

也许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国被动挨打,屈辱的签订条约的缘故。这使咸丰帝对夷人产生了一个坏印象。认为他们都是蛮横无理的人,作为一个注重礼仪的君子,怎么可以与他们交往呢?咸丰帝不愿与外国人交往,这些蛮夷却厚着脸皮非要同中国打交道。咸丰帝没办法,便把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让善于制“夷”的徐广缙来办理。在给陆建瀛下达了命令之后,咸丰帝似乎还不放心,他又给徐广缙一道谕旨,要他坚持原则,“折其虚,破其要挟。”[2]

巴麦尊给朝廷的照会中,对徐广缙大加指责,说了徐广缙很多的不是,要求英国公使直接进京谈判,“商订其事”,实际上想要挟皇上,惩办徐广缙。咸丰帝刚刚当政,很希望振作,因而,把照会中所说的内容视为英方的“反间计”,是在陷害忠良徐广缙。而巴麦尊的照会指名道姓的要发给穆彰阿、耆英。给二人的照会中对他们主持签订条约,大加称赞,说是维护中英关系的善举。这样的照会,真是犯了咸丰帝的大忌,本就想寻找机会,治他们的罪,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嘛,可是,咸丰帝仍然没有动手。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咸丰帝像

咸丰帝虽然当时还没有动手惩办穆彰阿、耆英等人,但他拒绝与英国人谈判,很让驻华公使文咸老大不高兴。文咸不甘心,他又派自己的翻译官麦华陀前往天津投递文书,希望咸丰帝改变态度。可是咸丰帝有指示,广州夷务,交由徐广缙来处理,直隶总督便不敢自专。这样,一无所获的文咸不得不于7月间返回了香港。

文咸得离开,咸丰帝认为这又是一次外交上的大胜利,他对臣下说,英国人也不过如此。但是,他又为英国人的占领土地,不能亲自赶走英夷而愤恨不已。

咸丰帝拒绝文咸后,京城里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天主教徒在京城被负责北京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抓获,这个天主教徒叫丁光明,他手里拿着禀帖到耆英家门前投递,禀帖说传教士罗类思希望来府上拜会。丁光明被抓获后,很快被移交到刑部,而负责刑部的正是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他要求耆英对此事作出解释。《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多次颁布谕旨,外国传教士只能在上海、福州、广州、厦门、宁波传教,此番天主教堂却跑到了京城,声称要来府上拜会。这一下给耆英惹来了大麻烦,很有里通外国的嫌疑。事后,尽然耆英为自己开脱,把自己洗了个干干净净,但咸丰帝对他已是更加厌恶。

1850年12月1日,咸丰帝终于对穆彰阿、耆英动手了。这天,他起得很早,他破例地未向自己的养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请安,而是早早地来到朝堂之上,他首先颁下一道朱谕《罪穆彰阿、耆英诏》。诏书中慷慨激昂地历数了穆彰阿、耆英的罪行。

诏书说,穆彰阿身为朝廷重臣,一品大学士,深受皇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咸丰帝还说他排除异己,实在可恨。痛骂之后,再说罪责,是“伪言荧惑,使朕不知外事,其罪实在于此”。所谓的“伪言”,就是道光帝晚年和咸丰帝即位后都想起用林则徐,而穆彰阿却屡屡进言说“林则徐柔弱病躯,不堪录用”,“其心阴险,实不可问”。[3]

他有“逃跑皇帝”的恶名,但有一件事却成为后世之君的好榜样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的场面

那么耆英又是什么罪名呢?咸丰帝说他帮助穆彰阿助纣为虐,狼狈为奸。特别是耆英在广州时压制百姓,仰英人鼻息,罔顾国家利益,“如进城之说,非明验乎?上乖天道,下逆人情,几至变生不测。赖我皇考炯悉其伪,速令来京,然不即予罢斥,亦必有待也。今年耆英于召对时,数言及英夷如何可畏,如何必应事周旋,欺朕不知其奸,欲常保禄位。是其丧尽天良,愈辩愈彰,直同狂吠,尤不足惜。”[4]

依据这些罪名,穆彰阿被革职,朝廷用不叙永。耆英则从一品大员降为五品顶戴以六部员外郎回家候补,也等于是一撸到底了。咸丰帝的谕旨下达后,京城内外,大小臣工,感到这是一种新气象的开端,认为这是皇上要振作的标志,无不齐声赞扬。似乎咸丰帝一扫天下晦气和阴霾,重振清王朝已是指日可待了。咸丰皇帝大力反腐,治理朝政亲历亲为,应该说他给后世之君树立了一个榜样。那么,咸丰帝渴望振作,是否真如朝臣们所期待的,通过他的努力将为大清开创一种新的气象呢?后来的历史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中国,内忧还不是最主要的,严重的外患,列强“合以谋我”的局面,咸丰皇帝虽然看到了,但是他却没有应对西方近代化侵略的策略和手段,一味的想通过传统的思维去“防御”西方,最终还是被西方冲破藩篱,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逃往热河的这个“逃跑皇帝”还是在无奈和忧愤中病逝了,留给大清的是更加的混乱和迷茫。

——————————————

参考文献:

[1]考斯丁:《大不列颠与中国,1833—1860年》,第150页。英国牛津1937年英文版。

[2]《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第12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3]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第45页,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13年6月版。

[4]《清实录》第40册,第183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影印本。


本文作者:作家李书纬(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527001128973159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咸丰   穆彰阿   文咸   道光   耆英   太平天国   洪秀全   英国   读书   体育   中英关系   林则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