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网络整理 2019-05-06 最新信息

摘要:三国时期的钱货不行,而实物货币的兴起全面反映了从王莽三次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造成的社会经济衰退,到汉末战乱,董卓及蜀、吴铸恶质钱引起通货膨胀,无不是对社会财富的掠夺,使得谷帛等实物,不断地被既用来作为交换媒介。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引言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实物货币是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形式。《说文·贝部》中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秦后钱币才全面进入了社会流通领域。汉承秦制,汉武帝铸行五铢钱,钱币才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体货币。但汉末分裂,三国纷争,天下大乱,社会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促使实物货币开始兴起。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三国的传播很是盛行,但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反映——货币,尤其是实物货币的兴衰历程,却鲜见介绍。

一、魏国货币

三国时期实物货币的兴起始于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钱改铸小钱。“董卓悉椎破铜人,更铸为五铢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汉末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极度缺乏,兴平元年,“岁谷一斛五十万钱,人相食”。谷贵钱贱的残酷现实,促使谷帛在商品交换上作为实物货币的地位不断上升,于是三国时期实物货币开始全面兴起。作为货币的实物种类主要有谷米、帛、盐。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三国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曹氏魏国地处中原,也是社会动荡最为严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也最为严重,因此实物货币的兴起也最早。及曹丕为文帝,三国分立已成定局,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为了促进经济领域的快速复苏,曹丕决定恢复钱币的使用。魏文帝在黄初二年(221),即董卓废五铢钱后三十一年,“春三月……初复五铢钱”。

但事实上,社会经济由于三国初期的的严重创伤,根本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状态,生产物质和生活物质仍处于十分匮乏的阶段,实行金属货币的条件远远不成熟。不得已,在实行了半年后,再次废钱用谷,以实物货币替代了金属货币。

实物货币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作租赋、可作路、可作国与国平衡贸易的本金,魏文帝曾诏“今与孙骠骑和通商旅,当日食而至,而百贾偷利,喜贱其物平价,又与其绢”。不一而足,已具有鲜明的货币职能。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二、蜀汉货币

偏居西南的蜀汉政权建立后,为巩固政权,增强财力,也进行了货币改革,按刘巴建议“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废掉汉五铢,自成体系构建了货币制度,强制推行直百钱,兑一百个汉五铢。这种价值与使用价值严重分离的货币,让刘备政权“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但由于所铸钱币虚值严重,侵夺社会财富,造成通货膨胀严重,钱币急剧贬值。

蜀国的经济逐步萧条,逐步萎缩,使得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作用日微,社会经济生活中以谷帛等实物作为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成为军费、贮藏、赏赐等所需的交换物,实物货币也开始广为流行。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蜀汉钱币


时巴土饥荒,所在无谷。送吏行,乏,辄取道侧民芋。随以绵系其处,使足所取直。”;“赋出叟、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以上诸多史料都说明了实物货币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三、吴国货币

孙氏吴国处于富庶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吴政权也同蜀汉一样,实行大额虚值的货币政策,孙权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乃至赤乌元年(238)又“铸当千大钱”等巨额面值的货币,民不堪其虚,,所以虽也铸钱为法定货币,社会上却也是多以布帛为货币的,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也是物价的标准。在《晋书·羊祜传》中,“祜出军行吴境,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绢成为货币。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吴国钱币


《太平御览》卷八三七引《羊祜别传》所记更清楚,“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亦致方土所出,答其厚意焉。”吴蜀互致特产,原本是盟友之间的交往,但“往来以为常”后,其性质定然发生改变,即官方的互市。蜀吴通用钱币不同,布帛、蜀锦等方物实际在无形之中扮演了世界货币的角色。“赤乌元年卒……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盐也成为实物货币的一种。

四、主流货币

从上述史料反映出的三国经济实况来看,当时实物货币确实替代金属货币成为社会交换、流通的主要手段,钱币等金属货币在流通领域并不甚通行,而实物货币如丝织物、谷物、食盐之类,则成为主流货币,在社会上广泛行用。特别是在江南地区,丝织物中之绢,更成为最重要,最通行的货币,几乎取代了钱币的地位。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谷帛作为实际流通的货币,其流通手段的职能随着社会和平安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交换需求,必然被便于流通的货币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

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通用货币为啥是米和盐?

曹魏钱币


三国时期的钱货不行,而实物货币的兴起全面反映了从王莽三次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造成“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的社会经济衰退,到汉末战乱,社会动荡导致经济衰退引起董卓及蜀、吴铸恶质钱引起通货膨胀,无不是对社会财富的掠夺,使得谷帛等实物不断地被既用来作为价值标准也用来作为交换媒介,正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持本身的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穷兵黩武,残酷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的结果。

正如东晋末孔琳之所说:“钱之不用,由于兵乱,积久自至于废,有由而然,汉末是也。”三国之后直至唐代,实物货币时有沉起,大都此缘。因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发展经济,保持国泰民安方为兴国正道,历史的借鉴意义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房玄龄.晋书·食货志

李昉.太平御览

常璩.华阳国志校注·后贤志

沈约.宋书·孔琳之传

本文作者:秋姨讲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47856651642522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三国   钱币   曹丕   经济   刘备   董卓   汉武帝   历史   孙权   王莽   汉献帝   晋书   刘巴   通货膨胀   太平御览   中国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