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又一起滴滴顺风车强水枪版合金弹头奸杀人案,到底该不该取消顺风车|顺风车_财经

网络整理 2018-08-25 最新信息

  又一起强奸杀人案敲响了顺风车安全问题的警钟。

  8月24日,一名20岁的温州乐清姑娘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而这距离今年5月发生的21岁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刚过去3个月。

  浙江省乐清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乐清公安”今天发布案情通报称,8月24日17时35分,乐清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女儿赵某(20岁、乐清人)于当日13时,在虹桥镇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14时许,赵某向朋友发送“救命”讯息后失联。

  乐清警方称在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某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受害人尸体已找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滴滴方面表示,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

  值得一提的是,该嫌犯此前曾有图谋不轨行为被用户投诉。

  据温州都市报报道,乐清林女士前天下午曾坐过犯罪嫌疑人的车,从乐清虹桥到翁垟,司机将其带至偏僻处图谋不轨,林女子事后曾将此事投诉至滴滴平台,目前林女士还在配合警方调查。

  滴滴方面也证实了在该车主作案的前一天,的确有另一名顺风车乘客投诉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我们的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两起顺风车强奸杀人案之后,来自公众的质疑声已经濒临到一个爆点。如果当前的技术手段不能保证乘客乘坐顺风车的安全,那为了方便公众出行而出现的顺风车还该不该继续?

  出行平台中的“不定时炸弹”

  从业务本质上来讲,虽然同为滴滴旗下业务,但是顺风车和快车、专车有着本质的不同。

  顺风车从业务上定位是公益性质,滴滴只是司机乘客的信息撮合方,并不抽取佣金,只是收取很小比例的服务信息费用。而快车和专车一样,滴滴作为运营监管平台抽取20%左右的佣金。

  要知道,今年5月份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发生之前,滴滴对顺风车和网约车在安全要求上并不一样。

  事实上,由于风控和管理上的难度,顺风车业务有点像出行平台中的“不定时炸弹”。

  在此之前,在滴滴司机注册平台中,对快车、专车司机的招募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并不不一样。

  滴滴方面公示的信息显示,在北京地区滴滴快车司机注册需要实行实名制,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同时需无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事故,此外,驾龄3年以上,准驾车型C2及以上。一般审核期限为3~5天。

  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则相对宽松,根据滴滴APP招募顺风车司机的信息,需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均真实有效,且驾龄需在1年以上。车主审核时效最快为48小时,新车或新驾照则需要7~14天。

  有报道称,滴滴顺风车在注册审核环节上存在明显漏洞。女性司机在上传了男性司机的系列证件后也能正常过审。

  除此之外,各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均对合乘车辆每日的派单数量作出规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为2次。但滴滴顺风车每日最高可接单数为15单,明显高于各地政府的规定。

  这意味着,顺风车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专职车主”,他们并非在上下班或有计划的出行中顺便捎人,而是带着营利目的专职运营。

  安全盲区

  5月份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发生之后,滴滴曾宣布顺风车业务全国下线,停业整改一周。

  考虑到空姐遇害案发生在夜间,7天整改结束之后,滴滴宣布为了提高夜间乘车的安全性,暂停晚上22点至次日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车主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到达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随后的6月13日晚,滴滴发布“安全升级工作进展更新”显示,滴滴将于6月15日局部恢复部分夜间时段的订单(具体开放时间段为,22:00-24:00和05:00-06:00)。出于安全的考虑,目前以上两个夜间时段的顺风车订单,将只允许车主与乘客为同一性别方可合乘出行,即男车主接男乘客,女车主接女乘客。

  由于顺风车平台上女车主一直偏少,夜间时段只允许车主与乘客为同一性别方可合乘出行的政策出台之后,一度出现女性用户打不到车,顺风车10点后对于女用户等于形同虚设的尴尬。

  6月22日后,滴滴顺风车还小范围上线测试护航模式和安全共建卡功能。开启护航模式,乘客可自动分享轨迹给紧急联系人,平台实时关注行程轨迹并在异常时介入。安全共建卡功能则可展示车主和乘客上传的真实照片和车辆等信息,可供双方在行程开始前相互查看并核实,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除了时间段上的限制,滴滴要还要顺风车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甚至部分城市还有全程音功能。

  另一方面,滴滴此前在顺风车业务上加入的类似社交功能标签评价,在滴滴顺风车的行程结束后,车主和乘客可以在APP端的评价页面中选择滴滴预先设定好的“这个美女不一般”、“直男”等“印象标签”来评价对方。如今这一功能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车主和乘客的信息而招致批评声不断,后来也被滴滴方面关闭。

  但是上述诸多措施整改之后,空姐遇害案的悲剧还是再一次发生了。

  滴滴方面表示,这次乐清顺风车遇害案的嫌疑人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

  也就是说,即使人脸识别等各种技术上线,顺风车业务当下依旧有安全漏洞存在。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滴滴承认在该车主作案的前一天,的确另一名顺风车乘客投诉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但滴滴的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

  对于 “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车主信息提供给家属”的问题,滴滴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他人询问乘客或车主的个人信息的客服电话,而滴滴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所以滴滴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部官微此前发布了一篇题为《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文章。文中指出: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乘客和司机是网约车企业的“衣食父母”,是其走远做强的“资本”,正是他们的选择撑起了企业的“流量估值”和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乘客和司机的选择,再大的网约车平台终将会轰然倒塌。

  这篇文章在业内一度被解读为是在喊话滴滴。

  现实的状况是,一旦出问题,不管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责任,滴滴都不能甩锅。

  但是顺风车并不是滴滴一家独有的业务。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还有做顺风车起家的嘀嗒,以及刚加入顺风车不久的高德。而这场面对顺风车的调整将影响着三家的业务走向。

  因为即使网约车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机动车的行踪,甚至可以用技术手段实现可视化监控,即使网约车外在安全性上实际已经比传统出租车更为可靠,但滴滴们至今依然没有办法百分百保证乘客的安全。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估值560亿美元,位列第二名。滴滴出行CEO程维日前公布的数据是,2017年,滴滴服务了74亿次用户的出行,滴滴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3000万笔、4000万人次。

  平台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很多时候,滴滴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Tags:顺风车   滴滴   车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