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汉武大帝:先攘夷还是先治内?汉景帝的决策其实从没变过

网络整理 2019-06-03 最新信息

在所有历史剧中,《汉武大帝》大概是最忠于史实的,片头明确表示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改编创作,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但是,《史记》和《汉书》关于汉武一朝的记载很简略,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叙述完了,缺乏生动的细节,如果完全按照史书来拍,那电视剧根本没法看。

为了让电视剧具有可看性,编剧不得不在史实框架中填充具体的内容,使之血肉丰满。而为了营造戏剧张力,适当的加入自己的创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汉武大帝:先攘夷还是先治内?汉景帝的决策其实从没变过

从今天开始,我决定和大家一起重温《汉武大帝》,以电视剧为契机重新审视那段风云变幻、影响千秋万代的历史,感受西汉王朝不一样的气质。

第一集开篇(除去汉武帝和司马迁对话的部分),匈奴偷袭云中,掳掠汉朝的子女玉帛。汉景帝得报后,紧急召见御史大夫晁错,商量国策。

晁错虽然不是丞相,但极得汉景帝信任,每遇大事总是第一时间和他商量。汉景帝的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表明他决心还击,将军们的脚步声更加重了这种紧迫感。

然而,晁错却持不同意见,反复说明国内的藩王才是心腹大患,如果贸然出兵匈奴,以吴王为首的藩王必将乘虚而起,甚至取而代之。

汉武大帝:先攘夷还是先治内?汉景帝的决策其实从没变过

汉景帝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感叹晁错和贾谊当年为何没在北方封一两个王。晁错承认这是当时决策的失误,现在必须纠正,也就是采取削藩。

这里稍微有点不严谨,分封诸王的安排不是贾谊和晁错所能决定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刘邦建立汉朝后,迫于形势,采取了半封建半郡县的制度,给自己和后代挖了一个不小的坑。为了填坑,刘邦坐稳天下后不惜大杀功臣,消灭了除吴芮之外的异姓王。

异姓王解决后,同姓藩王的问题在经历两代传承之后凸显了出来,尤其是汉景帝和吴王刘濞有着极深的过节,当年可是亲手打死了人家的儿子啊。

汉武大帝:先攘夷还是先治内?汉景帝的决策其实从没变过

晁错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攘夷先须治内。到底是先攘夷,还是先治内,这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遇到内忧外患时最为头疼的问题,近乎无解。

其实,攘夷和治内到底哪个为先,并没有绝对答案,需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应该是谁的危害更大,先解决哪个,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权衡。

正史记载中,关于攘夷和治内的重要性,汉景帝其实一直都以治内为第一要务。

汉景帝继位后,继续执行父亲的和亲政策,与匈奴保持了相对和平关系,匈奴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入侵。《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匈奴只是时不时的骚扰边境,而藩王却占据了汉朝将近四分之三的疆域,一旦处理不好,汉朝将成为第二个东周。在没有解决藩王前,汉景帝是不会对匈奴大规模用兵的。

汉武大帝:先攘夷还是先治内?汉景帝的决策其实从没变过

电视剧中,为了营造戏剧冲突,汉景帝一开始是准备还击的,并召集将军制定反击计划。关键时刻,晁错抬出了汉文帝的遗诏,生生将汉景帝的战意压了回去。

这段情节虽然没有见诸史册,也和正史记载存在一定冲突,但符合人之常情。

对于汉王朝来说,和亲始终是一件不光彩,甚至是屈辱的事儿。当匈奴对边民烧杀掳掠时,气头上的汉景帝或许动过还击的念头,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

况且,《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的主线集中在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上,编剧将这种情绪波动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总而言之,《汉武大帝》虽然存在很多虚构情节,甚至出现和正史相悖的地方,但框架上是符合史实的,对人物的刻画也远比史书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本文作者:沉香艺文志(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744461612109057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汉景帝   汉武大帝   历史   晁错   史记   匈奴   刘邦   汉朝   司马迁   刘濞   贾谊   戏剧   电视剧   汉书   汉文帝   汉武帝   西汉   班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