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网络整理 2019-05-30 最新信息

近年来中国推出的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政策中,中亚是关键性地区;中国打击三股势力,中亚地区国家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亚从原本欧亚大陆腹地一块不受人重视的地区一跃而成举重若轻的战略枢纽地带。可是,中亚地区的范围在哪里?生活着什么样的人民?他们的祖先是如何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又是如何影响这一地区?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明确地定义和描述过中亚的地域范围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民,可以表明中亚身份的符号来自于家族,部落,地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含义的概念。鉴于该地区大多数人口游牧的生活方式,行政区划并不是一个重要概念:拥有了人口就等于拥有了版图。

千年以来中亚地区已发展成中国、印度、伊朗、地中海沿岸等东西方区域之间的桥梁,近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对中亚地区拥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这片地区也是萨满教、佛教、拜火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的汇集地。无论是民族语言还是政治和文化边界都在不断变化,它连接着两个相互影响又有着许多本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于此的人们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定居于绿洲或游牧于稀树草原上。古代的东方和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把这片地区看作文明的边缘,而当代的历史学家则把这里视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和支点,在这片广袤的地区里曾经产生过现代文明之前最为辽阔的帝国。

中亚地区占有地球陆地面积的七分之一约两千万平方公里,今天中亚地区的西部主要是一些从前苏联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历史上称为西突厥斯坦。这些现代国家的国名和国界继承自苏联的版图。把疆域与土地、民族、语言、文化的划分统一起来,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而在以前这都由政治因素决定。从穆斯林的角度说,中亚还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土著维吾尔人,也就是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以及其他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民族。今天的中亚地区包括从阿穆尔河到中国新疆之间的广大地区,这里历史上曾经伊朗语占主导地位,现在则操突厥语,一千五百年来一直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创造出具有鲜明突厥波斯特征的文化体系。它的南边是阿富汗,这是个民族与语言与北方邻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微缩版中亚国家。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中亚地区东部则指主要信仰佛教的蒙古地区,今分为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的东北三个区域。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语言上与中亚地区毫无关系,但历史上在中亚事务中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在西伯利亚与伏尔加河之间这片广阔的的稀树草原上,还生活着一些重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和文化上扎根于中亚地区,中亚地区是重要的人口输出地,外迁的范围西至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和中东。

欧亚大陆北部的这片草原,既有草场,也有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这一地貌是这片从匈牙利经阿尔泰山一直延伸到中国东北森林地带的通道的主要形态,虽然一年之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冰雪覆盖,但丰美的草场蓄养了庞大的牧群,炽热的沙漠和点缀其间的绿洲是这片地区最鲜明的地貌特征。尤其在南部,干旱的区域非常广阔,20世纪早期,在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英籍匈裔探险家奥瑞尔斯丁(Aurel Stein)仍然能够闻到垃圾堆中刺激性材料散发的气味。雪山融化的雪水汇成河流,在烈日炙烤下形成一个个的水坑和干涸的河床,侵蚀和干枯是一直存在的威胁。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绿色的植物春天发芽,酷热的夏季则进入休眠,绿洲农业在河水的浇灌下繁荣,塔吉克斯坦的泽拉夫尚就是这样形成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汇流而成咸海,它实际上是一个大湖,现在污染严重。这些内陆河大部分时间是半结冰的,持续时间一般超过半年,通常时间更长。与伟大的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不同,这些河流的沿岸地区人烟稀少,也不是商业和交通动脉,蒙古的额尔浑、色楞格、克鲁伦诸河是与伟大的草原帝国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济上可以忽略,除了渔业,游牧民族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河流,最多是使用充气皮筏顺着河流旅行而已。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草原游牧民族与相邻的农耕民族的交往使得我们获得了关于中亚的许多重要知识,定居民族对这些游牧民族的描述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称他们是“居住在不毛之地的野蛮人”。按照波斯传统,描述善恶的两个词分别是Iran和Turan,Iran是指善的波斯人,Turan是指阿姆河以东的野蛮的操伊朗语部落。一些中国史书中用于称呼中亚民族的词语翻译成英语就是“野蛮人“,但这些词语的具体所指实际上差别很大,有的含义是”属国“,有的意思是”外国“,但通常都不是友好的用语。对于这些游牧民族的”粗俗“的习俗、烹饪、使用兽皮的服饰,中国的史家一点也不掩饰他们轻蔑。

然而考古学家认为,有些游牧民族的生活其实十分富裕,甚至可以说奢华,这一点那些与游牧民族同时代的定居民族也不否认,这些游牧民族用来自中国的丝绸装饰他们的毛皮衣物,还有来自伊朗的十分名贵的织物。黄金和镀金饰物很常见,著名的文物“Golden Man“大量使用黄金和黄金饰物,直到中世纪时期,这里的妇女们还大量使用黄金饰物。此外,游牧民族有许多优秀的口传诗歌、歌曲和音乐,一些学者认为游牧民族是许多现代弦乐器的发明人,比如小提琴,来自一种古老的乐器qobïz,这是一种现今仍旧流行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民间乐器。2008年在对蒙古一座武士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把名为morin khuur的马头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或八世纪。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数千年风雨变迁,刻下层层岁月年轮—中亚多族群和语言剪影

在那个时代许多描述外族世界的文章中,人们常可以读到关于“野蛮人“的描述,但是现实中,游牧民族与”文明的“邻居们相比无论是在血腥还是贪欲上差别都不大。尽管大草原的生存环境要比农耕世界的环境恶劣,但游牧民族认为,相比把毕生精力花费在农地耕作的邻居们,他们更优越。中亚地区的城市居民富裕且文化多元,经济以商业为导向,与游牧民族形成了共生关系,成为草原与绿洲的联系纽带。

中亚历史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要素:运动!人群和语言的运动,以及新群体的诞生。多种语言汇集成语系,这种语系能表现出普遍意义上的语言学起源,而不是生物学起源。历史上中亚地区两大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占主导地位。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在黑海周边的草原地区形成了印欧语系的社会群体,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这个社会群体解体并开始四下迁徙,中亚、南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北岸。其语言学意义上的后裔分布于操印度伊朗语的南亚地区(印地语-乌尔都语、旁遮普语、其他印度次大陆语言)、操伊朗语的伊朗、阿富汗、中亚(波斯语、塔吉克语、普什图语以及其他伊朗方言)直到不列颠群岛和其他一些欧洲地区,这其中不包括巴斯克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族以及它的远亲—匈牙利语。

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东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土耳其语以及中亚地区使用的土耳其方言,例如乌兹别克语、哈萨克斯坦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还有蒙古、临近的中国内蒙古和俄罗斯相邻地区生活的包括伏尔加地区的卡尔梅克人、中国东北一些少数民族如人数极少的通古斯人所操的蒙古方言,这些地区所操的语言成为了阿尔泰语系的东部分支。一些学者认为还应该包括古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先祖。而有些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也否认阿尔泰语系能够称为语系。他们认为之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阿尔泰语只是因为相互作用和词汇借鉴。

中亚的历史充分说明现代民族的形成来自于多族群多语言的相互影响融合,而非政治操作的结果,现代社会尤其如此。语言是如何传播的一直都不是个可以清晰阐述的话题。征服或者大规模移民以及由此导致的彻底的更替是一种传播模式,另一种模式是渐进的渗透、交流或使用双语的结果,移民群体自身就是族群和语言交流的一种产物,无论如何,这种传播和变化如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族群和语言的分布图,仅仅是过去数千年间变化的一个瞬间,新的民族族群的诞生会一直进行下去并永不结束。

本文作者:地瓜猫的地瓜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05881107500288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文化   蒙古   伊斯兰教   阿姆河   新疆   伊朗   穆斯林   锡尔河   阿尔泰山   俄罗斯   内蒙古   政治   经济   塔吉克斯坦斯坦   佛教   哈萨克斯坦   匈牙利   苏联   印度   基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